我們常常在想,為什麼在自己親近的人面前,我們往往會做著那個最不禮貌,最不溫柔的自己。相反的,在面對關係遠一些的人時,反而會彬彬有禮,有教養又有分寸的。

我們常常在想,為什麼在自己親近的人面前,我們往往會做著那個最不禮貌,最不溫柔的自己。相反的,在面對關係遠一些的人時,反而會彬彬有禮,有教養又有分寸的。
一個人愛不愛你,除了看他對你有多好,還要看對方懂不懂得珍惜你。很多時候一段感情出現裂痕,不是因為一個人變了,而是因為另一方不珍惜了。唯有懂得珍惜身邊的人,愛才會被留住,一旦失去了那份真心,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。
感情有千萬種相處模式,其中,我最喜歡的一種叫“相處不累”。在這樣的模式裡,兩個人磨合起來,會有種踏實的安心、可以在彼此面前做最真實的自己。所以我始終認為,不管夫妻還是情人,最舒服的關係,有三種。
我們這一生中,總有那麼一段時間,需要獨自走過。無論你想或不想,很多的事情,都只能自己扛。一個人的時候,常常會忍不住胡思亂想,想來想去,只覺得人這一輩子,真的活得挺累。
許多事,他說無所謂,不是真的無所謂,只是他不想和你計較;你傷害了他,隨便一句道歉,他就原諒你,不是他不傷心,只是不想和你感情破裂;你做了對不起他的事,他寬容你是因為他愛你,他並不是傻子。
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?之前關係不錯的人,突然有一天不搭理你了,你主動找Ta 搭話,Ta 也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。不禁讓人懷疑,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?
人活一世,有太多的事和人不忍拒絕。太善良、太老實,總是很容易答應伸出援手,幫助別人。有的時候,不僅僅會感覺到疲累,還會讓自己受到深深的傷害。
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對一個人徹底失望過後,便是絕望。什麼都是積累來的,在開始大家的熱情都是一樣的,只不過在後來相處的過程中,一點點被消耗。
“懂得咫尺天涯的痛,懂得在擁擠人群中無限疏遠的心,而你我,一如兩顆貌似比鄰的星辰,在永恆的孤獨中孤獨地燒盡。” 這是普呂多姆寫在《銀河》中的一句話,悲戚而蒼涼。
如果你不能陪我到最後,就不要半路進入我的生活。你知道,我可以習慣獨自一人,但是我們都接受不了本來有人陪,卻突然剩下自己一個人孤獨。
當你太在乎一個人的時候,你的心裡能裝的下的東西就變少了。滿腦子想的都是他,無時無刻都在想能爲他做些什麼。於是,你喪失了自我,成爲一個爲別人而活的人。每說一句話,你都小心翼翼,期待能夠有好的回應。每做一件事,你都考慮再三,希望他能夠被你感動。
張小嫻曾寫道:“有一個人,教會你怎樣去愛了,但是,他卻不愛你了。以後,我再也不會奮不顧身的去愛一個人了,哪怕是你。我終於明白,人這一輩子,真愛只有一回,而後即便再有如何纏綿的愛情,終究不會再傷筋動骨。 ”
如果有一天,我放棄了你,不是因爲我愛上別人了,是因爲,你一點不在乎我;如果有一天,我離開了你,請不要懷疑,我是否戀上另一個人,是因爲,我發覺你不珍惜我。
都說,感情里喜歡是掩藏不了的,那種發自內心的青睞很難去掩飾。很多時候,你用真實感受一下,就可以知道一個人對你是什麼心意。畢竟喜歡一個人,就算嘴邊不說,也會從眼睛裡跑出來。
在你生活裡,有沒有人說你變了,變得沒有以前善良、沒有以前溫柔,變得比以前能幹了、變得絕情了?他們總說你變了,但卻沒有問為什麼你會變成這樣,也不曾去想你經歷過什麼。
人這輩子大約會遇到3000萬人,但其實大部分人都只是你生命中的匆匆過客;最後能留在你身邊,真心待你的人,寥寥無幾。所以,要用心珍惜那些真心對自己好的人。
心累了,只想要一個溫暖的擁抱,無需多言,卻已勝過千言萬語。每個人都渴望,哭了有人安慰,痛了有人療傷,苦了有人心疼,病了有人擔憂。但卻不是每一個無助的時刻,身邊都會有人陪伴。
我喜歡及時回复訊息的朋友,就算偶爾這個回復因為某一些原因滯後了也沒有關係,至少我知道他一定會認真看,也會用心地回應。
我們常常談什麼樣的婚姻關係才最舒服?是永遠都不爭吵、永遠在遷就嗎?並不是。即使是脾氣再好的人,也會為了點小事上頭的,婚姻裡雞毛蒜皮的爭吵無法避免。
我們會在乎身邊的一些人,一些你愛的人會愛你的人。但是所謂的在乎,不是你要管着他在做什麼,他和什麼人在一起,甚至是要知道他的一切。
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候,經歷一些委屈,都想要有個人能出現在身邊陪伴著渡過這委屈。但現實往往是與你所想的相反,你想見到的人,在你最需要他的時候,他都不在。
在感情裡有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誤區,把所有主動、討好、犯賤的行為,當做愛一個人的表現,並且希望能夠感動對方,讓對方真正的愛上自己。
經常有人問我,為什麼失戀之後總是很難走出來,還會患得患失,明明已經過去很久了心裡還總是放不下。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跟她們說:因為你把對方當成了你的全世界。
人的這一輩子總是會遇到很多自己喜歡並且也認為非常重要的人,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選擇無條件的陪伴你,所以人這一生當中也會經歷很多的失去和獲得。
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